021-31129781
获取培训方案

获取培训方案

副标题

姓名
*
电话
*
单位
*
需求
*
提交

第十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发表时间:2024-04-20 12:34

4月19日至21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J.TEST中国事务局协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文科 新生态 新赛道”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担当新时代高等日语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推动高等日语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日语骨干教师,以及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珂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乔晓妹教授、副院长郭鸿杰教授、副院长杨国静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蔚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20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珂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朱鸣雄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修刚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多友教授、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邹皛白社长分别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朱鸣雄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肯定了本次论坛举办的时代意义,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及本校日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希望借此机会同各位日语同仁共同探讨,推动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修刚教授对主办、承办、协办方表示诚挚感谢,并指出本次论坛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全国日语教师提供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日语专业发展方向的交流平台。

陈多友教授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的发展方向,推动日语专业改革创新,开拓日语人才培养的新赛道,为我国日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邹皛白社长介绍了外研社在教材建设、师生赛事、教研活动等方面为高校日语专业和学科发展提供的全面支持,并表示今后外研社将持续把握数字化潮流,不断完善新形态智慧教材,助力打造日语专业数智赋能的新格局。

本届论坛由四场主旨报告、三场专题报告、三场平行论坛、两场主题论坛组成,与会嘉宾作了六十余人次精彩的报告和发言,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日语学者的风采。

天津外国语大学原校长、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修刚教授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时代日语专业的“危”与“机”》的第一场主旨报告。修刚教授指出,“两会”之后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热议话题,数智化发展为高校日语专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机遇。他强调,在此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不能墨守成规,而是需要适应新文科改革,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对外传播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实现技术赋能。

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刘江永教授在题为《外语与国别研究的系统提质创新》的主旨报告中,就当今新文科时代,如何将外语与国别研究的系统提质创新结合起来,以及当下国别区域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阐述了突破瓶颈可采取的路径与方式。他表示,语言教学与国别区域研究紧密相关,而国别区域研究及对外交流的多样性要求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为此,大学需要建设语言教学与国别区域研究教学兼备的教学科研体系及教材开发的体系,加强智库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外语学习的基础,要包括国别研究的必修课而不应该存在偏颇,要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同时还要重视和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异夫教授在第三场主旨报告《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中提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需加强日语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表示,新时期下的日语教育需探索学科的深度融合,并通过价值塑造、知识塑造等手段提升日语专业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时,他鼓励师生依托《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积极参加“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高素质日语人才,为强国建设贡献外语力量。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学院名誉院长陈多友教授在《数字赋能日语专业教学变革及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数智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刻改变着日语专业教学。这一情况下,日语专业教师需持续探索数智技术,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互动式教学及在线评估反馈机制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数字素养,促进日语专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的三场主题报告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谭晶华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日本学研究现状综述》为题,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日本学研究的现状,并对国内日本文学文化论研究、翻译研究、日本学研究特点、研究队伍变化、国家社科日本学项目申报、孙平化日本学奖评审状况等进行了介绍,鼓励高校日语教师要深化日语教育价值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实现新文科下的学科交叉融合。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副院长刘晓华副教授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日语专业教材建设》为题,结合《新经典日本语(第三版)》教材,解读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意义,并说明了该系列教材的教育理念及配套搭建的智慧教学云平台。她指出,纸数融合的数字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及精准化教学管理,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推动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外研社日语编辑何玲玲以《“守正·融合·创新”数字化背景下日语专业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为题,介绍了《新经典日本语(第三版)》《新标准日语教程(智慧版)》《大家的日语(智慧版)》《新一代大学日语》等面向不同层次学习对象的系列教材,并展示了其配套的数字资源及智慧教学平台。她表示,外研社始终紧跟数字时代步伐,在教材创新、教师培训、学科竞赛等方面为高校日语专业发展提供先进且全面的教学支持。

在三场平行论坛中,《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专业发展论坛由武汉大学李圣杰教授主持,海南大学金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林敏洁教授、南开大学韩立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徐滔教授、北京大学孙建军长聘副教授、湖南大学宋丹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席娜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孙成志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吕雷宁副教授分别结合各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介绍。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日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智慧教学论坛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朱鹏霄教授主持,延边大学安勇花副教授、安徽大学唐千友教授、南昌大学姚琴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元卉副教授、海南大学杨帆教授、同济大学胡琪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曹美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崔红花副教授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科研导向的日语专业青年教师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由北京大学潘钧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费晓东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均钧副教授、中南大学郭蓉菲副教授、复旦大学刘佳琦副教授、苏州大学王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晓华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勇副教授、北京大学周彤副教授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21日上午举行了两场重要的主题论坛。在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修刚教授主持的《新时期日语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主题论坛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邱鸣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刘利国教授、黑龙江大学许宗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周异夫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赵霞教授、山东大学邢永凤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吴玲教授、郑州大学葛继勇教授、厦门大学吴光辉教授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邱鸣教授结合ChatGPT的实际使用案例,强调日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角度看待数字化技术,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技术运用能力。刘利国教授提出日语专业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吐故纳新,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并建议建立全国性“学—测—评”一体化学习平台。许宗华教授举例说明了ChatGPT在创新性方面的局限性,指出数字时代下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具备工具性能力的内涵型人才。周异夫教授阐述了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表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智赋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培养具有政治素质、品德高尚的专业人才。赵霞教授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情况,介绍了数字化背景下理工科学校如何利用院校优势,实现文、理、工交叉融合,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外语+”人才。邢永凤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通过开设跨学科外语课程以及外语学院人工智能课程,致力于培养能与他国客观交往、具备文明共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吴玲教授分享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与跨境电商结合的具体案例,提出要利用各校特色,调动学校特色资源,拓宽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葛继勇教授介绍了新时代下日语语言文学的研究新方向,解读了“数智化”的含义与要求,并分享了实现日本学研究的“数智化”的途径。吴光辉教授表示面对数字化带来的学科调整等课题,日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厦门大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课程改革整体情况。

在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主持的《高质量日语教育发展路径探索》主题论坛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运博教授、同济大学刘晓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晓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洁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玲教授、黑龙江大学孙颖教授、吉林大学胡建军教授共同展开了探讨。

李运博教授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刘晓芳教授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利用数智赋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思维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李俄宪教授指出了当下日语专业教师面临的困境,分享了华中师范大学搭建跨学科、跨平台项目的相关经验,强调教师要积极学习数字化技术,探索更多发展可能性。杨晓辉教授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表示要整合数字资源,利用数据驱动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字技能,培养新文科、国际化、数智化人才。高洁教授指出要利用外语专业的独到优势,运用外语人才理解、接受的能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专业发展“增数”到“增质”的转变。杨玲教授结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依托翻译发展专业的实际情况,说明要基于本校特长,寻找新时代下社会对日语专业的新需求,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助力学生迈入更广空间。孙颖教授强调办学应契合国家需求,以外语学科为基础发展区域国别研究,增加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实现文科国际化。胡建军教授指出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家国情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承担日语专业的历史使命、传达中国声音。

经过两天密集紧张的学术研讨,论坛迎来了闭幕的时刻。闭幕式环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周异夫教授总结。周异夫教授指出本次论坛具有多层级、多视角、内容多、覆盖广、发言多、结构新等特点,希望日语界同仁在今后的交流碰撞中为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共同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至此,第十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圆满结束。

十年磨一剑,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自2015年启航,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辉煌历程。杜红坡副社长在回顾论坛历史时指出,在这十年的征途中,外研社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精准把握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外研社将继续携手全国日语教育工作者,共同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支持。外研社也将继续推动日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日语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期待与各位日语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谱写日语教学与研究的新篇章,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日语人才贡献外研社力量。

本届论坛期间,由上海财经大学张厚泉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大学宋协毅教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赵莹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张佩霞教授,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杜红坡副社长主持。

会议期间,为纪念我校日语专业创办25周年及本论坛的顺利召开,外国语学院特别举办了樱花纪念树揭牌仪式。参会者纷纷表示,樱花纪念树是上海财经大学日语专业发展长青的象征,也是高校日语专业建设新质未来的象征。


首页  |  干部培训  |  企业培训   |  银行保险证券  |  教育医疗  |  关于我们

地址:杨浦区纪念路8号    电话:021-31129781    QQ:1620963951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上海市委党校